
有一对美国夫妇申请领养一个中国孤儿,得到批准后,夫妇两个到孤儿院去接孩子。
当这个孩子要跟着洋母亲和洋父亲走的时候,她的一个好伙伴心里非常难过,于是这个小伙伴对洋母亲和洋父亲有礼貌地说:叔叔阿姨,你能否收留我呀?我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
洋母亲和洋父亲一时间愣住了,女生接着说:你是否没钱了?不要紧,我会干不少活。
洋母亲和洋父亲被感动了,他们说:好孩子,大家回国就递交申请,你肯定等着大家,怎么样?女生笑了:谢谢你!再见!说着就跑进屋里玩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这个女生用几分钟礼貌待人的真诚交往改变了我们的终生命,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幸福的家门。
举这个例子,只不过想与父母朋友达成一个共识:文明礼貌是孩子做人的身份证,是孩子随身携带的教养名片。
大部分职场母亲都有感受:自己成功的要点除去才学、机会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彬彬有礼的风度。可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母亲并未有意识地主动传授这个秘籍,结果有时让自己非常丢颜面。
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要紧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能粗心,但惟独礼貌待人,里面既没很难理解的深刻道理,也没操作太复杂的技术要点,都是一桩桩举手之劳、顺便顾及的小事,于是比较容易被爸爸妈妈误解为是大大咧咧之列。
礼貌待人的教育确实具备简单易懂和简单易行的特征,但要培养礼貌待人的好习惯,进而形成文明礼貌的美德,爸爸妈妈就需要要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而且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让礼貌跟着年岁长
从非常早,孩子就开始学习礼貌了,伴随年龄的增长,礼貌教育应不断扩充和深入。
0~1岁:孩子虽然还不可以说出确切的礼貌用语,但已对爸爸妈妈的礼貌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礼貌是一种亲善行为,当爸爸妈妈对孩子微笑,或者握着他的小手边说摇边说你好,孩子会表露出愉快的情绪;察看久了,他会模仿成人的样子露出灿烂的笑容,有时也会摆摆手表示友好。
因此,爸爸妈妈不要以为孩子不会说话而忽视对他的礼貌教育。
1~3岁:孩子已经能说出谢谢、你好、请、欢迎、对不起、再见之类比较简单的礼貌用语,爸爸妈妈可以参考情境教会孩子用这类词语。
有些孩子语言进步稍微缓慢一些,但并不影响他对礼貌的理解与学习。爸爸妈妈可以用肢体语言示范一些礼仪,比如作揖表示你好和谢谢,拍手表示欢迎、用鞠躬表示请进等等,都是在进行礼貌教育。
3岁将来: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要上婴幼儿园、交朋友、逛公园、看演出、串门儿、接听电话与参加一些公共场合的活动,对礼貌的理解和学习也大大丰富起来,可以同时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示各类场所的礼仪。文明礼貌教育无处不在,爸爸妈妈应抓住教育机会,准时丰富和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