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07年政治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相比,08年大纲对此部分的变动有三处。
第一,对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的本质”改为“实践的本质含义”
剖析:2007年重点难题问题是“实践的本质”,要从实践作为一种物质活动与自然界盲目的物质运动和人的主观观念活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中去把握它。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主体性,但实践与观念性活动不同,实践与其它物质运动一样,具备可观物质性,即直接现实性。实践本质上是物质活动。2008年大纲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实践本质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应作为重点难题问题对待。
第二,对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增加内容“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剖析:2007年此部分内容包含: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原因在社会形成和进步中有哪些用途;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基础;努力达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进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即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008年大纲需要在此基础上又增加的“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社会结构 包含: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文化结构。要分别对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定义,内容,功能及其构成要点的理解和学会,还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贯通。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第三,对第六章《社会发掌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中“社会进步的动力”增加内容“交往及其在社会进步中有哪些用途”。
剖析:2007此部分内容包含: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后决定力量;科技革命是社会进步的要紧动力;2008年大纲在此基础上增加“交往及其在社会进步中有哪些用途”,是需要考生理论联系实质,不只要理解学会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决定力量的具体内容和联系,还要依据当今社会进步要重视科技进步的问题理解交往的意思及用途,即“科技进步与全球问题”,全球问题就需要全人类一同面对,一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