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2019-2020学年统编版初一语文下册《黄河颂》同步测试

   日期:2024-09-04     来源:www.huilaomo.com    浏览:626    
文章简介:初一语文下册《黄河颂》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分析 1、字词书写 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浊流(________)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初一语文下册《黄河颂》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分析

1、字词书写

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浊流(________)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大家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________)下/发扬滋长!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g lán(________)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大家民族的píng zhàng(________)。

 

2、选择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洗能源开发范围获得了前所未有些收获。

B.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近况还需更多时日。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张军同学常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3.下列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大家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如你一般的伟大坚强!/如你一般的伟大坚强!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选出下列句子语言表述得体的项(   )

A.学生赵林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你!”

B.学生黄明收到老师送给他的一幅字画,感激地说:“我定会珍藏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

C.某校马上举行一百周年校庆,李校长对赞助者说:“感谢你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

D.昨天本人在阅览室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期盼拾到者高抬贵手立刻归还。

6.对诗《黄河颂》剖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有哪些用途。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7.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张华对参加爸爸寿宴的亲朋好友说:“很感谢大伙能抽空参加令尊的过生日宴会。”

B.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很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你请教。

C.特邀你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你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点的演出,敬候你的光临。

D.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大夫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你笑纳。”马大夫说:“这样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3、综合性学习

8.学完《黄河颂》一文,班级拓展了以“歌颂黄河,守卫黄河”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有关任务。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 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士兵说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大家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大家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请围绕活动主题,参照示例,另外设计两个活动栏目。

栏目一:讲黄河历史

栏目二: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

倘若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场白。

 

 

 

4、现代文阅读

啊,黄河妈妈

孩提年代,就听大大家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大家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肯定是一条很大的河流,肯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如何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肯定离我家非常远,不然为何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哪些漂亮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类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保卫着黄河妈妈,又像是时刻筹备同意妈妈的洗礼。

黄河,大家的妈妈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忽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激励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看上去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叫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间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一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的了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所有都变得那样高昂、那样振奋、那样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一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忽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引导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所向披靡”“来势汹汹”“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__________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期望,滚滚向前!向前!

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何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爱黄河,我爱妈妈!“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出色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方位达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还会远么?

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哪些用途。

 

10.品味下列加点的词汇,剖析其表达成效。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忽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11.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用途?

 

 

12.选文以“啊,黄河妈妈”为题有哪些表达成效?

 

 

 

 

 

 

 

 

 

 

 

 

 

 

 

 

 

 

 

 

 

 

参考答案及分析

1.   zhuó liú   bǔ yù)  狂澜  屏障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学会状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常识。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可以准确无误书写出来。尤其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注意“澜”不要写成“斓”,“障不要写成“嶂”。

2.D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需要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的成语用不正确。不耻下问:不觉得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3.D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D项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改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此题应该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4.B

【分析】这道题目是对修辞办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有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块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拥有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成效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点、用途、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B项没用“拟人”的修辞,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5.B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A久仰:早已仰慕。非常早就了解并且仰慕你了。语境为“学生赵林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所以错了。应改为“久违”。C绵薄之力:谦词,常用在说尽我们的努力去帮助其他人。运用对象错误。D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你一抬手我就过去了。运用语境错误。

6.D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D“以长句为主”对《黄河颂》剖析有误。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步伐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7.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口语表达是不是适当的辨析能力。口语表达是语文的常考试试题型,与人交流语言要委婉,礼貌用语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身份,而且有益于相互交流,所以在交往时,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A项“令尊”是对其他人爸爸的尊称,应改为“家父”;B项“不耻下问”是向不如我们的人请教,使用方法错误;C项“有幸”用不礼貌。

8.【答案示例】黄河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发展、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答案示例】①诵黄河诗句   ②看黄河近况   ③谈黄河明天  

【答案示例】老师们、同学们,大伙好!黄河,是大家的妈妈河。它不但雄浑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之河,更是亘古不息奔腾不止的文化之河。今天,让大家来进行一次关于黄河历史文化及近况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目前,展望将来!下面,“歌颂黄河,守卫黄河”综合性活动正式开始。

【分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探究材料的能力。由“藐视黄河,就是藐视大家这个民族……”可知,材料一把“黄河”等同于“中华民族”;材料二中的“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表现了黄河不畏艰险、勇于发展的精神;由“大家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可知,黄河是大家民族伟大精神的源泉。

这道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活动栏目时,一要围绕“歌颂黄河,守卫黄河”的主题,二要参照示例且切实可行。除去示例“讲黄河历史”,还可以是“唱黄河颂歌”“看黄河电影”“写黄河感受”等。

这道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写开场白时,要有称呼,要先对活动主题、目的进行陈述,再宣布活动开始,语言要流畅有文采,且应该注意题干中的字数限制。在陈述活动主题、目的时,可以借鉴课文内容,譬如,作为妈妈河的黄河,不但孕育了大家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时时处处守卫着中华民族不受外敌的入侵。作为中华民族的出色儿女,大家有责任,有义务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把中华民族建设得愈加兴盛昌盛。

 

9.文章第一段先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一种“未见黄河,先闻其声”的感觉;然后针对老大家的话连发两问,制造悬念,引人考虑,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10.动词“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11.排比。增强表达的气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表现了黄河的特点。

12.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妈妈的赞美、敬仰之情。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用途的理解能力。用在记叙文开头的句子起到如下用途: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章拟人来看,文章开头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感觉;接着连发两问,引人考虑,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汇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汇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点,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汇在表现人物特征、景物特点中的具体用途,领会其用语精妙之处。这句话中“冒”诗歌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点拨】: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办法+成效+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无论运用什么写作办法,在剖析成效时,都需要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剖析的句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辨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用法使语言愈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点愈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成效,表明物的什么特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角度作答。这句话三个“这样……”构成排比,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突出了黄河的特点。 

12.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用途的剖析。解答卷目有哪些用途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成效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成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题目“啊,黄河妈妈”是一个抒情性的句子,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即作者对黄河妈妈的赞美、敬仰之情。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