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青藏区域》测试题
1、单选题
1.下列关于促进西藏进一步进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西北部荒漠广布,应引种热带、亚热带树种,扩大其森林覆盖率,改变生态环境
B. 因地处国内西南边陲,人口密度小且分布分散,应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大区内、外联系,促进西藏全方位进步
C. 因雪域高原环境独特,生态脆弱,应严禁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进步,预防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 因青稞等粮食产量低,应大面积播种水稻等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不可以自给的问题
2.青藏区域主要的农作物为()
A. 小麦、花生
B. 水稻、油菜
C. 青稞、小麦
D. 大豆、甜菜
3.酿造“藏酒”的主要材料是()
A. 稻米
B. 高粱
C. 糯米
D. 青稞
4.有关四大地理地区自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藏区域的突出特点是“高”和“寒”
B. 西北区域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C. 南方区域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D. 北方区域的华北平原是肥沃的“黑土地”
5.青藏区域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A. 河西走廊
B. 塔里木盆地边缘
C. 雅鲁藏布江谷地
D. 河套平原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缘由是()
A. 河谷区域土壤肥沃
B. 河谷区域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区域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 河谷区域有丰富的水源
7.国内青藏区域与西北区域的相似之处是()
A. 热量充足
B. 水资源丰富
C. 光照充足
D. 土壤肥沃
8.以下关于三江源区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
B.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 该区域坐落于青海
D. 因为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紧急恶化
9.关于青藏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山地为主
B. 本区气温日较差小而年较差大
C. 是亚洲著名大河的发源地
D. 是国内最干旱的区域
10.三江源区域坐落于青藏高原的( )
A. 北部
B. 南部
C. 东南部
D. 西部
11.读国内西南区域局部图,导致①、②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 水源
B. 海陆地方
C. 地形
D. 土壤
12.划分青藏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主导原因是()
A. 气候
B. 降水
C. 地势
D. 季风
13.青藏区域进步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A.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 地势低,气温高
C.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 耕地多,土地肥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是国内夏天气温最高的区域
B. 长江、黄河、珠江都发来自于青藏高原
C.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 国内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坐落于青藏高原
15.下列农业种类与地理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A. 南方区域——灌溉农业
B. 北方区域——水田为主的农业
C. 西北区域——旱地为主的农业
D. 青藏区域——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
16.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地方、范围、地形、气候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坐落于国内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
B. 平均海拔世界最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C.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D. 冬寒夏热,年温差大,日照弱,日温差小
17.青藏高原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其特点是()
A. 冬冷夏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大
B. 四季如春,年温差和日温差小
C. 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D. 四季寒冷,年温差大,日温差小
18.下列农业种类中,青藏区域最为典型的是()
A. 绿洲农业
B. 水田农业
C. 河谷农业
D. 城郊农业
19.关于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适合采取的进步策略、手段,叙述正确的是
A. 需要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源于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 只有加快青海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进步,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不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 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适合推行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进步策略
20.国内四大地理地区中,某区域“以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进步青稞等高寒农业和林业”,导致其农业这一特征是什么原因()
A. 处于高纬度区域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地势高,气候高寒
D. 少数民族聚居地
21.致使国内三江源区域湿地面积很多降低的重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 工农业废水的很多排放
C. 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 过度开发,进步旅游业
22.三江源区域自然环境恶化表目前(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草地沙化紧急 ③虫鼠猖獗 ④野生动物锐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3.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正确的叙述是
A.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降低
B. 地表蒸发愈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长度也会变长
C. 因为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有,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原貌
D. 植被退化、降低,既会导致荒漠化扩大,又会致使紧急的水土流失
24.青藏区域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主体是()
A.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东南丘陵
25.在青藏区域被叫做“聚宝盆”的是()
A. 青藏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2、非选择题
26.读图,完成下列需要。
(1)填出字母代表的省和自治区的名字: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山脉或山峰的名字:
①__________山 ④__________山 ⑤__________峰
27.去年暑假小泉完成了一次“高原之旅”,读图,回答问题。
(1)暑假,小泉在青藏高原感觉到那里显著的自然环境特点是_________。这和他家乡成都气候特点迥异,成都气候特点:夏天_________,冬天_________。
(2)小泉在西藏品尝了当地喜凉粮食作物_________为主要材料加工的美食糌粑、酥油茶等。青藏区域河谷地带进步喜凉作物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至少两方面)
(3)在西藏游玩藏传佛教圣地后,小泉登上火车筹备到旅游终点站青海的行政中心A_________市。途中见到“高原之舟”—_________,并发现被叫做“中华水塔”的三江来源于然保护区,存在草地沙化、水土流失、野生动物锐减等环境问题。为治理此环境问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条)
28.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省区的分界山脉是_________。
(2)总体来讲,A省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有国内最大的①________沙漠。此环境下依赖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被叫做________农业。该省区拥有些优势能源矿产是________。
(3)B省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是“高、寒”,农作物主如果抗寒的________、豌豆、小麦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________谷地,近年来建成的②________铁路,大大加大了该省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29.读青藏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区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__________”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B是国内海拔最高的盆地__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__山脉,居住在此高原上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族。
(2)青藏高原气候寒凉,具备独特的__________气候,农业生产以__________(牧业或种植业)为主,该区域日照时间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区域,如南部的__________谷地,东部的__________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图示地区一向以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圣地,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真诚的喇嘛,著名的河谷农业,同时这里也是国内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
材料2、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来源于然保护区是国内很多大河的发源地,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叫做生态的净土,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每年约有20万人来此采挖冬虫夏草,每挖一根虫草,至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的草皮。
(1)本区地表形态特点是_________,反映出当地独特的气候特点_________。
(2)图片甲是当地人崇佛礼佛的圣地_________。
(3)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类型愈加复杂,试剖析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二可知,过度采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害处有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分析
1.【答案】B
【分析】西藏气候寒冷不适合引进热带、亚热带树种和对水热需要较高的水稻,可以适合进步工业、旅游业,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
2.【答案】C
【分析】青藏区域主要的农作物是抗寒、抗旱的青稞和小麦。
3.【答案】D
【分析】青藏区域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因为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藏族人民很好客,对远方的来客要送上洁白的哈达,以示敬意.然后,请客人喝青稞酒。
4.【答案】A
【分析】青藏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点;西北区域由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海量分界山脉组成,所以西北区域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南方区域冬天温和少雨,夏天高温多雨,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区域的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5.【答案】C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因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因而适合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叫做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为典型。
6.【答案】B
【分析】青藏区域海拔高,气温低,但在河拔较低的河谷区域,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7.【答案】C
【分析】青藏区域和西北区域都具备的一同点是光照充足,青藏的拉萨被叫做日光城。
8.【答案】B
【分析】三江源区域好似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区域输水,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区域坐落于青海南部,是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点的区域,但人类的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适当的人类活动,加快了当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9.【答案】C
【分析】青藏区域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该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高天寒,其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小,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亚洲著名大河的发源地。
10.【答案】A
【分析】“三江”源头在青海,主要坐落于青藏高原偏北的区域。
11.【答案】C
【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伴随地势的增高,气温减少,通常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①四川盆地和②青藏高原纬度相近,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12.【答案】C
【分析】青藏区域与其它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区域与其它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原因是地形地势原因。
13.【答案】A
【分析】青藏区域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些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
14.【答案】D
【分析】国内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该盆地坐落于青藏高原。
15.【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内四大地理地区的农业特点。国内的四大地区在降水量、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耕地种类等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从农业种类看,北方区域以旱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如果小麦,南方区域以水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如果水稻,西北区域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如果灌溉农业及绿洲农业,青藏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牧业和特点的河谷农业。
16.【答案】D
【分析】青藏高原坐落于国内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平均海拔世界最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因为海拔高,气温低,青藏高原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最大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形成冬寒夏凉的高原气候,具备日温差大的特征。
17.【答案】C
【分析】青藏区域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形成冬寒夏凉的高原气候,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18.【答案】C
【分析】南方区域以水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如果水稻;西北区域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如果灌溉农业,分布于荒漠绿洲之上;青藏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河谷农业。
19.【答案】B
【分析】采取的进步策略需要是可持续进步策略,既要考虑其经济利益,又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
20.【答案】C
【分析】青藏区域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以高寒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
21.【答案】A
【分析】致使三江源区域湿地面积降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22.【答案】D
【分析】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有不少,如选项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紧急、虫鼠猖獗和野生动物锐减等。
23.【答案】D
【分析】生态环境遭破坏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径流量会减小,长度也会变短;这里资源稀有,破坏后非常难恢复原貌。
24.【答案】A
【分析】青藏区域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主体是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被叫做世界屋脊。
25.【答案】C
【分析】柴达木盆地面积20多万平方千米,四周环绕着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盆地内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26.【答案】(1)A.西藏自治区;B.青海;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①昆仑山;④喜马拉雅山;⑤珠穆朗玛峰
【分析】(1)青藏区域包含青海、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区域;(2)青藏高原地势高耸,为国内的第一级阶梯,1、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高原南部的弧形山脉为喜马拉雅山脉,其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也为世界最高峰。
27.【答案】(1)高寒 高温多雨 温暖湿润 (2)青稞 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西宁 牦牛 退耕还草(林)、禁采砂金、休牧育草、推行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分析】(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伴随地势的增高,气温减少。通常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降低
0.6℃。青藏区域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征;成都坐落于国内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冬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天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四季分明。(2)青藏区域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因为河谷地带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棵和小麦穗大粒饱满,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即用青稞、豌豆炒熟磨制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能吃了。牦牛是青藏区域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抗寒力强,体矮身健,擅长爬山负重,被叫做“高原之舟”。(3)青藏铁路东起A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 956千米。近年来,因为气候暖干化趋势、过度放牧与人类活动,使三江源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江源区域大片土地渐渐沙化。为了保护三江源区域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来源于然保护区,采取的手段有退耕还草(林),全方位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推行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28.【答案】(1)昆仑山脉 (2)干旱 塔克拉玛干 灌溉 石油、天然气 (3)青稞 雅鲁藏布江 青藏
【分析】由图可知,A为新疆区域,B为西藏区域,新疆与西藏两省区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总体来讲,新疆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干旱,有国内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此环境下依赖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被叫做灌溉农业。该省区拥有些优势能源矿产是石油、天然气;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是“高、寒”,农作物主如果抗寒的青稞、豌豆、小麦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近年来建成的青藏铁路,大大加大了该省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29.【答案】(1)世界屋脊;柴达木;昆仑;藏;(2)高山高原;牧业;雅鲁藏布江;湟水;青稞;小麦
【分析】(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叫做“世界屋脊”,B柴达木盆地面积20多万平方千米,四周环绕着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C昆仑山脉,青藏区域除青海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多数区域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2)青藏高原气候寒凉,具备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这里是全国要紧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该区域日照时间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区域,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区,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因为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30.【答案】(1)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高寒 (2)布达拉宫 (3)A处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类型复杂 (4)草场退化,草地荒漠化
【分析】(1)从图中看出为青藏区域,青藏区域的主体是青藏高原,该高缘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地理环境环境特点,雪线非常低,地表不少地方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形成了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地貌特点。(2)从甲图看出为西藏自治区拉萨的布达拉宫。(3)从图中看出,A、B两处比较,A处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类型复杂。(4)从材料二可知,过度采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害处有草场退化,草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