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见得初中二年级成绩就稳定了,初中二年级总是是成绩好坏要紧的分界线,父母也不可以大意。
进入初中二年级,孩子正值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变化,如果是家庭不和睦或者出现大的生活变故,比较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青春期容易见到的逆反心理也比较容易导致亲子冲突。
另外,初中二年级学生对身体出现的变化认识不足,常常因此而烦恼,产生心理负担,还有些学生开始关注异性,注意穿戴。这类都是导致成绩下滑的容易见到缘由。
父母应该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处置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掌握换位考虑,以爱心、宽容之心去包容别人、善待别人。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另外父母要常常和孩子交流,知道孩子的想法。
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同时要鼓励和开导孩子找到我们的理想。这类都不仅仅是空洞的道理,而是通过实质行动来引导。
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须学习努力,听老师和父母的话,获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在小学时期,“语数双百”不足为奇,90分以下一般即使差成绩了。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中二年级分化”的种子。如:学习技巧是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态度不好的、常识面非常窄的等等。这类的分化不是 “智商分化”,但会导致“智商分化”。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视线太窄,考虑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出了问题。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常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初中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常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