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早晨,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毛姆、格林厄姆·格林的中文译者傅惟慈先生因病辞世;日前,翻译家许渊冲获得国家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昨日,70后知名翻译家孙仲旭又因抑郁过世……
今年以来,这类频见报端的翻译家重拳新闻让不少人开始关心起当下文学翻译家这一群体。他们长期与文学为伴,生活肯定充满诗意?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也有不满之处,譬如文学翻译稿费过低。略萨作品译者在30日同意记者采访时就呼吁道:“我也期望媒体界能真的关注此事,呼吁一下,让文学翻译的这类状况有所改变。”
近几年来,有关文学翻译稿费过低的讨论,多次见诸报端。“过去翻译一本书的稿费都可以在北京买到一个四合院,但目前买一个卫生间的角落都不够。”类似说法,也广为传播。在海量怀念孙仲旭的文章中,也有不少人提到当下文学翻译稿费过低的近况,引发众人共鸣。一种声音“他们只不过叫好,忽视你的存活”
著名微博博主“不加V”,29日晚在微博上对孙仲旭的过世发表感慨时说:“看了大伙的叹息,才了解孙仲旭翻译了大多数文静年轻人的精神食粮,且以他们喜欢的风格。可是,翻译的稿费一向非常低,低到他只能兼职去做,却因大伙的喜欢,而没办法放手这份工作。你了解这感觉吗,其他人都在做更省力来钱更快的事,而你为了其他人的附庸风雅在做最贫穷最艰难的事,他们只不过叫好,忽视你的存活。”这条微博也得到不少转发和评论。
而一篇名为《勤奋哪个来继承》的评论文章中,如此写道,“对孙先生最好的纪念,大概还是让文学翻译界多些少壮实干派,像他那样,不计名利地勤奋起来吧—我也深知,这并不现实。”一种无奈“稿费低得不靠谱,几乎30年没变化”
赵德明是北京大学西语系西班牙语教授和博士班研究生导师,从事文学翻译几十年。他是最早把2010年诺贝尔文学获奖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介绍到中国的译者。30日在同意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这类都属实,“文学翻译稿费这样低得紧急不合理,已经到了不靠谱的地步了!这也是多年的老问题!以我几十年从事文学翻译的经验,稿费千字20—80元的规范,差不多已经30年没变化了。要了解这30年内,物价、薪资都涨了多少倍啊!”
赵德明教授还仔细算了一笔账,“从事文学翻译的人都了解,翻译千字的外国文学作品,需要多久?至少得有大半天。倘若一本书10万字,稿费根据千字80元标准,最多稿费也就8000元(再缴税后更少)。翻译10万字得好几个月呢。算下来,每一个月最多也就挣一千多块。当下假如有人专职干这个,养家活口是非常艰难的。”他坦言,“我的状况还好些。由于文学翻译恰好是我的专业。我的文学翻译工作,跟我的教学工作能结合起来。假如我不在大学里教书,单纯靠文学翻译存活,那一定麻烦大了。”赵德明教授也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我也期望媒体界能真的关注此事,呼吁一下,让文学翻译的这类状况有所改变。”一种后果文学翻译清贫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赵德明教授还透露,在当下的文学翻译界,人才队伍已经是青黄不接的现象,“稿费低得紧急不合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年轻的翻译人才罕有专职从事文学翻译”。
缘由非常简单:翻译者不可以以此为生。少数想从事文学翻译的,主如果出于个人喜好,兼职从事。文学翻译从业者稀有,这叫人非常担忧。赵德明教授还透露,在海量翻译类型中,文学翻译是最清贫的。“翻译其实很热点。譬如‘同声传译’这个活儿,一天的翻译费,能高达四五千。这在不少青年眼中都是香饽饽,为此挤破了头。但文学翻译这块天地,就门前冷落车马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