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是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愈加渴望独立与自由,期望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这个阶段的孩子易怒,对外面敏锐,容易冲动,或许会顶撞爸爸妈妈,也大概不听话。对于基本的道理,孩子们早已了解了,也非常反感爸爸妈妈的说教。所以这个阶段愈加应该注意交流和交流,要真的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第一,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第一需要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可以再根据小时候的交流模式,采取父母权威的态度来跟孩子交流了。
第二,亲子交流的时候,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父母需要以身示范,就是掌握倾听其他人,然后再进行交流的办法。我常常在心理健康咨询中,发现孩子一说话,父母只听了半句,就开始摇头,大讲我们的道理,弄得孩子闹情绪。为何?由于爸爸妈妈根本不听我们的话。轮到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孩子也是如此,爸爸妈妈讲第一句话,孩子就开始反驳了。
也就是,掌握弄懂其他人,然后再去讲解我们的建议。这是亲子交流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第三,所谓有效的交流,不是爸爸妈妈战胜孩子,或者孩子战胜爸爸妈妈,而是达成双赢。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期望长大,期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感觉他长大了的感觉。不可以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感觉自己幼稚,如此孩子最不想听爸爸妈妈的话,由于他们要证明自己长大了。听爸爸妈妈的话,就是没长大。陷入这个怪圈,那对亲子交流是非常不利的。所谓的双赢,就是我爸爸妈妈和孩子看看能否找到一个点,即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尊重了自己,也要让孩子考虑到爸爸妈妈这边的意思。
第四,说下亲子有效交流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亲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这是最好标准。假如孩子回避交流,或者交流就发生冲突,或者孩子有时候一些事不跟爸爸妈妈说,说明亲子交流存在问题。这个需要爸爸妈妈提升我们的交流本领,渐渐走进孩子。